叮咚音频三周年店庆正式开始,店面展机二手价全清

不从众的少数派:深度评测 Sunset Sound Tutti 话放,在经典与个性间选择声音本真

音质与便携性的完美平衡:PreSonus Eris 3.5 英寸书架式监听音箱评测

掌控移动音乐制作:M-VAVE 移动创作新生态之 SMC 系列控制器篇

移动创作新生态:M-VAVE 蓝牙口袋工作站 SMK 系列 MIDI 键盘 + 合成器评测


1176 古董太贵?Audioscape 帮你「偷师」了 50 年压缩玄学

官方新闻稿 发布于 前天 ·

分享到微信

1176几乎是每个录音棚的标配,从70年代红到现在,靠的就是它那股子“快准狠”的脾气——而它背后的秘密,就是FET压缩技术。

很多人把FET压缩器比作“音色拳击手”——出拳快、下手重。它的核心是场效应晶体管(FET),这玩意儿不像传统晶体管那么温顺,工作时会“手抖”产生轻微失真,但偏偏就是这种失真,让声音多了一层沙哑的颗粒感。


它的两大绝活:

1. 闪电手速:启动时间(Attack)能快到20微秒(人眨眼要300毫秒,你品),鼓槌刚碰到鼓皮的瞬间就被它一把按住;
2. 暗搓搓加料:FET元件在压缩时会产生偶次谐波,类似吉他过载的效果,但更隐蔽。

所以你会发现,用FET压完的军鼓,音头像是被砂纸打磨过——既没削掉冲击力,又多了点粗粝的质感。


还有一些常规操作,可以让我们更快速地调出自己想要的声音:


1.“全按模式”暴力美学

1176面板上四个压缩比按钮(4:1、8:1、12:1、20:1),如果同时按下全部按钮,压缩比会飙升到近乎“限制器”级别,声音被压得扁平却充满攻击性。可以试试这么玩:
处理人声:说唱Verse里刻意制造“被掐住喉咙”的紧张感;
压电吉他:让失真音色变得更“扎人”,像钉子往耳朵里钻。

关键点:输出增益(Output)猛拉高,把压扁的信号再怼到爆,谐波会非常丰富。


2. 平行压缩:保留动态的作弊术

直接压鼓组容易压死?搞个平行轨道。
原声轨道:微压缩(Ratio 2:1),保留自然动态;
FET压缩轨道:猛压(Ratio 8:1+,Attack调快),然后混入10-30。
这样既保住了鼓的呼吸感,又能让军鼓的“咔嗒”声从混音里跳出来。


3. FET+光学压缩:动态控制的组合拳

第一步:用FET(比如1176)快速按住音头(Attack调快,Ratio 4:1);
第二步:串个光学压缩(比如LA-2A)慢速抚平整体音量(Attack调慢,Ratio 2:1)。
这套连招特别适合贝斯——既能避免低频“突突突”乱窜,又能让音符延展得更顺滑。



翻车预警:FET压缩器的雷区

1.如果处理人声时听到“p”“b”发音像漏气,八成是Attack调太快了。试着把Attack调到中等速度(比如1ms),让压缩器稍微放过一点音头。

2. 想用FET给底鼓加冲击力,结果压出“咚咚咚”的廉价感?大概率是Release太慢。FET的释放时间要跟着底鼓的衰减走——调Release直到底鼓尾音刚好能“弹回来”。

3. 如果整体混音出现“呼噜呼噜”的抽吸声,说明压缩比开太高+Release太慢。这时候要么降低Ratio,要么换更温和的VCA压缩器(比如SSL G系列)。


经典场景:混音师们的私藏用法

军鼓:1176用4:1压缩比,Attack调快,Release调到中速。重点不是压多少,而是用它的染色让军鼓高频更“脆”。
摇滚主唱:人声轨并联一个压到妈都不认识的FET通道(Ratio 12:1),偷偷混进去5,立马得到“贴着麦克风嘶吼”的临场感。
合成器:用FET的快速Attack削掉音头毛刺,让低频更干净,同时谐波失真能模拟出“模拟合成器”的复古味。


一句话总结:FET压缩器不是用来“调音量”的,而是用来“改性格”的——它能把温吞水变成二锅头,也能把刺耳声磨成老磁带。当你问自己:“我想要这个声音变得更凶、更炸,还是更有年代感?” 如果你已经有了答案,抄起FET压缩器干就完了。


既然如此经典,那世界上第一台1176长什么样子呢?


这,就是1176的鼻祖——Urei 1176。

在1966年由比尔·普特南设计,并最初由Universal Audio公司推出。

第一台Urei 1176压缩器采用了蓝色面板设计,并且这种设计在后来的版本中也得到了延续,
成为了1176的经典标志。

但是等一下!

为什么命名是Urei 1176,但面板上既标有 Universal Audio,又标有 Urei?
这个我们还需要追溯一下品牌历史。


比尔·普特南 首先在 20 世纪 50年 代创建了名为 “联合唱片电子工业公司 (UREI)” 的录音室企业。其中附加了设计和制造硬件音频设备的业务,其品牌命名为Universal Audio。随后,他收购了一家名为Studio Supply Co的公司,并将其更名为 Studi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EC)。到了1965 年,Universal Audio 已完全被 SEC 吸收,但“Universal Audio”这个名称仍然保留。


SEC 更名为 United Recording Electronics Industries (UREI),准备收购 Teletronix 等其他公司。因此,许多 1176 压缩器上都带有“Universal Audio”和“UREI”标志。

1983 年,UREI 被 Harman International 收购,并成为 JBL Professional 的一个部门。
收购后,比尔·普特南不再参与 1176 压缩器的开发。也就是说,哈曼自行创建了自己的 1176 版本,称为“H”版本。


1999 年,比尔·普特南的儿子重建了Universal Audio,继续生产各种音频接口、录音产品、吉他装备和UAD 插件。这也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如今的UA。

虽然 1176 在其历史上经历了很多次修改,但对 1176 电路非常重要的修改是由 UREI 工程师 Brad Plunkett 设计的,目的是降低噪音,因此诞生了1176LN(LN 代表低噪音)的 C 版。随后进行了多次设计变更,导致1176至少进行了 13 次修改和变化。大多数设备都包含带有序列号的修订字母:C、D 和 E 版(前三个带有 LN 电路),且都非常相似,也是历来非常受欢迎的。76LN 再版就是基于该电路构建的。


Revision A/AB/B,也叫“Bluestripe”蓝条

Revision又叫“Bluestripe”蓝条,分为A/B/AB三个版本,且它们的面板看起来都是一样的(如上图所示)。

Revision A是1176 的首款型号,该型号诞生于 1967 年6月,到 1968 年间生产,序列号从101到125,只在市面流通25台,非常稀少。采用了低噪音设计,配有 FET 增益衰减级、A 类线路放大器和定制变压器Bluestripe(以激进和坚韧著称),奠定了1176独具特色的风格。Revision AB诞生于1967年11月,序列号从126到216,在市面上流通90台,在如今也是比较难找到的了。Revision AB在Recision A的基础上更改了信号前置放大器级中的几个电阻值,电路在馈入增益降低 FET 的电阻周围添加了旁路电容,这样做提高了设的稳定性,并且降低了底噪。

Revision B诞生于1967年11月,序列号从217到1078。采用了双极晶体管 (2N3391A) 替换信号前置放大器中的 FET 从输入级中第一个晶体管的发射极抽头;这为电压可变电阻器提供了输入电压的副本


Revision C,也叫“Blackface”黑脸

Revision C诞生于1970 年 1 月 ,序列号从1079到1238。面板为阳极氧化黑色。
C 版标志着从“蓝条纹”设计向“黑脸”设计的转变。这个版本还引入了新的低噪声 (LN) 电路设计,进一步提高了音质,并建立了新的音响行业基准。
1176 修订版 C、D、E、F 和 G 共享相同的“黑脸”设计。


Revision D

Revision D不再使用 LN 模块,并且重新设计了电路板以适应主板上的 LN 电路。
1970 年至 1973 年间生产的 D、E 和 F 版代表了微妙的演变,而不是彻底的重新设计。
这些型号保留了“黑脸”美学,同时对组件和电路进行了渐进式更新。


Revision E

Revision E,序列号从2332到2611。E版增加了一个开关来切换电压。


Revision F

随着当时新的1109话放的推出,比尔普特南把原本1108上移植下来的前置放大电路换成了1109上的新设计。
原本的A类放大被换成了A/B类放大,同时输出变压器的型号也换成了LA-3A上的同款。
虽说这一款是生产量很大的1176,但新设计产生的声音变化太大,所以好像反响平平。


Revision H,又叫“Silverface”

Revision H,序列号从7652到8000+。H版本变成了银脸,面板为拉丝铝材质,带有红色“关闭”按钮。H版在 UREI 被 Harman International 收购后推出。

如上图所示,“Universal Audio”文字也从此版本中删除。它对组件和电路进行了额外的更改,尽管如此,它还是设法保留了使 1176 成为录音室必备品的基本特性。虽然不是由 比尔普特南直接监督的,但“Silverface”仍然继承了他的创新精神和对音质的承诺。


Universal Audio 再版 1176LN

当比尔普特南的儿子重建 Universal Audio 时,他知道自己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复制经典的1176 压缩机。所以重新发行的产品仍忠实于原始设计,让新一代音乐家和工程师能够体验传奇的 1176 声音。


Revision AE“周年纪念版”

Revision AE诞生于2008年4月,序列号从001到500,全球限量版仅有 500 台。AE的面板为黑色阳极氧化处理,并涂有蓝色油漆。具备了独特的 Rev. A/E“hot-rod-mod”功能,使其具备2:1的压缩比和快速的释放时间。

1176独特的声音风格,使得它在音乐人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然而经典的版本生产台数都是限量的,可以说是比较难找了。因此,除了以上我们提及的各版本1176,很多其他厂商推出的FET压缩器也成了广大音乐人非常不错的选择。比如超高性价比的Audioscape!

AUDIOSCAPE 76A

想要给你的音乐灌入「蓝脸」压缩器的复古灵魂?这台76A就是你的时光机!

✨铁血真汉子配置,三大必买理由:
1、采用Cinemag祖传输入变压器
2、70年代出土的Vintage FET芯片
3、 电源+输出变压器双重Buff叠满


AUDIOSCAPE 76D

以现代工艺唤醒经典「黑脸」,让传奇FET压缩的狂暴与细腻触手可及

技术亮点:
1、变压器核心:Cinemag输入变压器+定制绕组输出变压器,保留原版铁芯的温暖与饱和度。
2、极致动态响应:复刻原始电路的时间常数,低频保持能力出色,即使重度压缩仍不损失质感。
3、灵活操控:四档压缩比自由组合,拓展创意可能性。


AUDIOSCAPE 76F

以现代工艺唤醒经典「银脸」,让传奇FET压缩的狂暴与细腻触手可及


为啥要买它?

1、老灵魂,新皮肤:输入用Cinemag,输出配原版B11148,声音像老磁带一样厚实带毛边,但低音处理更干净透明。
2、Attack速度“放水了”:比老大哥76A反应慢一丢丢,故意让鼓点、贝斯先“蹦跶”一下再压下去,结果?现代电子鼓的冲击力+复古压缩的“捏肉感”,全都有了
3、“全按钮”模式狂喜:压缩比一开就是“磁带饱和快乐模式”

3款区别在哪?应该如何选择?这里给大家对比总结了一下:


76A:高频最多,声音最亮

76D:低频更多,声音更温暖。对瞬态的抑制会更多

76F:比较中和


谁应该为此买单?

1、嫌弃插件“塑料味”的制作人
2、想给鼓组加“拳击手”般冲击力的混音师
3、沉迷硬件“玄学”但又不想花买辆车的钱来买vintage的理智艺术家


核心亮点:

1. 复刻经典老式音色

用了当年原版同款「Cinemag输入变压器」和「B11148输出变压器」,完美还原70年代老设备的温暖音色。
关键部件直接用了70年代库存老零件(场效应管、碳膜电阻),和原版设备一模一样。

2. 用料超讲究

电容全是高端货(Cornell Dubilier、Mallory),声音更干净耐用。
旋钮是定制复古款,XLR接口金属外壳,电源用的大牌环牛,结实抗干扰。

3. 功能超灵活

能当压缩器也能当饱和器:开压缩就是专业动态控制,关压缩直接当谐波增强器用。
压缩比随便组合(4:1到20:1),输入/输出音量、压缩快慢全都能调。
自带复古指针表头,亮着老式指示灯,看着就专业。

这就是「用古董零件+现代工艺」复刻的顶级压缩器,既能处理人声乐器,又能当染色设备给声音加温暖感,专业录音棚用它,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他家还有升级款:


AUDIOSCAPE 76A DELUXE EDITION


AUDIOSCAPE 76D DELUXE EDITION


AUDIOSCAPE 76F DELUXE EDITION


老压缩器的“魔改套餐”,解锁封印新玩法!

1. 增加了「COMP BLEND」湿/干混合旋钮

干啥用的:全湿是“霸道总裁硬上弓”,全干是“原声裸奔”,中间随便拧,
保留动态的同时偷偷给声音“打玻尿酸”。
比如录人声时想保留呼吸感,拧到30湿,让压缩暗中发力

2. 「可变SC HPF」

8档位黑科技:专治贝斯/大鼓乱触发压缩的“毛病”。
60Hz档:让地鼓“咚咚”自由飞翔,压缩器装瞎不管。
320Hz档:连男声喉音都屏蔽,压缩器变身“高冷御姐”只捏中高频。
心机用法:说唱歌手喷麦低频太多,就开120Hz,让压缩器专心对付人声,别跟贝斯抢戏!

3. 「立体声链接」组队开大

两个76A豪华版组队,自动同步压缩量,防止左耳右耳打架。
烧钱警告:买一台心痒,买两台肾疼,但做电子音乐立体声总线压缩时,真香!

4. 「电源稳压」,比之前更稳定

5. 「秘密模组」Attack隐藏关卡

顺时针(中点-7点):原版同款Attack速度,从“树懒闪避”到“闪电侠出击”。
逆时针(中点-5点):解锁“超级树懒模式”,Attack慢到能让瞬态细节先蹦跶一会儿再压,鼓点瞬态保留拉满
骚操作:完全逆时针拧到底,压缩器“装死”,信号纯过变压器染色,白嫖复古暖声


不仅如此,还有


LA - 76 Dual Compressor - Mojo Module

AudioScape × Louder Than Liftoff 联名大招:把LA-4的温柔和1176的暴烈塞进一个模块,插上Silver Bullet mk2 专治音轨‘没内味儿’!

1. 经典“二合一

LA-4:光学压缩,Vactrol元件升级版,像给声音裹了层羊绒毯——顺滑不炸毛,人声、钢琴“人见夸”。
1176:复刻1109推拉式放大电路,鼓组、贝斯插上直接“肌肉膨胀”,动态一拳怼穿墙!

2. 操作更自由

C-DRV旋钮:控制多少原始信号进压缩。
C-MIX旋钮:想保留动态又蹭点染色?湿/干混合比可调
Ratio四档可调(2:1到20:1),立体声联动

3. 复古碳膜电阻:号称“电子元件界的老陈醋”,越用音色越醇。

银罐晶体管:长得像迷你煤气罐,但一开声就是“老台机”内味儿


谁该剁手?

1、“扩展槽空着也是空着,不如插个LA-76假装自己买了新设备!”
2、纠结党:“LA-4和1176我都要。反正模块化就像乐高,插就完事了!”
3、工作室撑场面:开机先秀跳线操作,淡淡说一句:“这模块的1109放大电路,复刻了1973年Bill Putnam的手焊温度……”(众人不明觉厉)

对于那些天价复古压缩器,LA-76用一半价格给你90的灵魂!毕竟真·古董压缩器的另外10是维修费和玄学信仰税


使用场景

1、人声:LA-4模式温柔捏动态,1176模式怼出嘶吼颗粒感。
2、鼓组:20:1极限压缩,地鼓变“胸口碎大石”,军鼓像耳光连环击!
3、贝斯:光学压缩稳住低频,1176放大电路偷偷加“毛刺感”

各位老师可以到【叮咚音频北京线下店】体验不同版本的区别,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使用体验!

文章出处 http://www.dingdongaudio.com/

转载新闻请注明出自 Midifan.com

暂无评论